《科创板日报》8月22日讯(记者 郭辉)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指导下的重大决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留给了我们无尽的宝贵财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日前撰文表示,我们要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于教育、科技、人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多次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不仅如此,邓小平更关心国内科技企业成长进步,对集成电路这一关键性产业提出发展要求。
在坚持开放的道路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日益增长。
“芯片要小、技术要高”
早在1978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富有远见地提出,“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这次大会通过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将电子计算机作为重点发展的八个高科技领域之一,并且明确,要解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问题,将突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作为技术攻关重点。
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背景下,邓小平还关心国内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吸引外资并吸纳国外先进技术。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对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视察,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一颗3微米芯片时,感慨“像好多层的楼房”“芯片要小、小、更小,技术要高、高、更高”。
上海贝岭供图
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后发展为如今的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贝岭”)。1998年,上海贝岭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也是在这里,邓小平向全国第一次发表了著名的姓“资”姓“社”讲话,为当时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也掀开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崭新一页。
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包容胸怀,也让集成电路领域的众多技术人才,回国创业、成就事业,支撑了科技产业迎来振兴发展。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澜起科技、芯原股份……一批国产集成电路产业的公司在改革开放后快速成长,为关键领域提供基础支撑。
既“引进来”又“走出去”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迅速成长
在坚持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历经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并且国产芯片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成长。
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块,销售额则在2021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已达3514.36亿块,分别快速成长至2013年的4.05倍和4.89倍。
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也由2013年的16.46%,进一步提高到2023年的40.4%,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集成电路市场。
全球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收入达到1377亿美元,中国市场半导体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7.4%,增速位居各地区之首,体现出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保持向好态势。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985.6亿元,同比增长26.77%,出口额已连续9个月同比增长。今年前7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6409.1亿元,同比增长25.8%,在出口的重点商品中,增幅仅次于船舶。
开放、交流、合作,依然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石。“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对此,中国始终抱着一个开放合作的心态,加强国际合作,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外开放不仅要继续扩大商品贸易,而且可以让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办企业、搞加工贸易”。
工信部此前也表示,欢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在华的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为稳定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