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要做“加减法”

2024-10-25

地平线要做“加减法” (https://www.qianyan.tech/) AI 第1张

/

地平线需要考虑做“加减法”。

文|郑久宇   编|

杨肖若

出品




商业秀


2024年10月24日,香港证券交易所。智驾芯片公司地平线终于挂牌上市。


这家成立于 2015 年的智驾科技企业,募资总额达54亿港元,成为今年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科技 IPO。定价3.99港元的地平线,在股票开盘后一路冲高,一度达到5.5港元/股,较发行价涨 37.84%。虽然后续涨幅有所收窄,但截止当日收盘,报4.24 港元/ 股,涨6.27%,市值达到552.47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505.97 亿。


但,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上市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自2021年以来,地平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亏损净额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及50.98亿元,累计亏损净额226.21亿元,是同期总收入的5.86倍。


目前,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竞争堪称激烈。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告诉「商业秀」,地平线目前面临着业务方向的抉择难题:一方面,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在高端市场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竞争,这就要求地平线在芯片研发上不断投入;但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仅仅依靠芯片,可能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


该分析师进一步认为,地平线需要考虑做“加减法”。一是,可以考虑在保持芯片优势的基础上,适度拓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其他领域,比如与软件企业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智能驾驶系统。二是,在目前

收入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这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地平线需要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Business Show-01


不得不说,如今在智能驾驶市场这片激烈的战场上,竞争硝烟从未消散。


2024年8月,黑芝麻智能抢先一步在港股上市,成为 “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给地平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虽然地平线的估值较高,但黑芝麻智能的上市无疑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吸引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地平线在中国市场低阶和高阶智能驾驶芯片份额分别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 21.3% 和 35.5%,而以色列芯片厂商 Mobileye 和英伟达分别占据一定优势地位。


此外,地平线的主要客户蔚来汽车已宣布其5nm智能驾驶芯片 “神玑NX9031” 流片成功,理想汽车也计划在 2024 年完成自研芯片的流片工作。这种趋势无疑会对地平线的未来市场份额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对「商业秀」表示,“地平线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团队实力雄厚,有丰富的研发经验。他们的征程系列芯片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但与黑芝麻智能相比,地平线在上市时间上稍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份额的拓展。


该汽车行业专家进一步称,黑芝麻智能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做得比较出色,地平线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从长远来看,地平线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加强与车企的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


除了黑芝麻智能的竞争,国际芯片厂商英伟达和Mobileye也是地平线强大的竞争对手。英伟达的Orin芯片在高端智能驾驶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优秀的性能得到了众多车企的认可;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则在中低端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也深受车企的信赖。


相比之下,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虽然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还与这些国际巨头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地平线的主要客户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纷纷开始布局自研芯片。蔚来汽车已宣布其5nm智能驾驶芯片 “神玑NX9031” 流片成功,理想汽车也计划在 2024年完成自研芯片的流片工作。


这种趋势无疑会对地平线的未来市场份额产生重大影响。一位蔚来内部人士对「商业秀」表示,“车企自研芯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对于地平线来说,确实会减少我们对其芯片的依赖。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切断合作关系。“地平线可以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来继续与我们保持合作。同时,他们也可以拓展其他客户群体,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该人士称。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在一次行业论坛上表示,“地平线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我们将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技术瓶颈,为智能驾驶的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不会退缩,而是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Business Show-02


2015 年,地平线由余凯从百度离职后创立。余凯邀请了百度 IDL 主任架构师黄畅、Facebook FAIR 创始人杨铭、前诺基亚副总裁方懿一同创业,还请来前华为芯片架构师周峰。


初创团队普遍有NEC lab和百度的履历,有着鲜明的技术底色。地平线最初的目标是打造万物智能的大脑,业务分为面向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的安徒生平台和面向汽车智能驾驶的雨果平台。后来智能驾驶业务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公司专注的方向。


2016年3月,地平线发布第一代BPU(Brain Processing Unit 处理架构)。在奇点汽车的发布会上,地平线展示了在真车上同时实现车道线 / 车辆 / 行人检测的ADAS原型系统,并拿下了两个tier1供应商的订单。2017 年,地平线推出了首款车规级芯片 “征程” 和首款针对物联网场景的自研芯片 “旭日”。


2019年,地平线发布量产首款车规级智能芯片征程2获得B轮30亿美元融资;2020年,地平线的征程2开始搭载到量产车型上,正式推出征程3芯片;2021年,搭载 “征程3” 的Horizon Mono(高级辅助驾驶)在理想ONE上实现首发量产,成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供应商;2022年,理想L系列上实现了搭载 “征程5” 的Horizon Pilot的量产。2024年,地平线发布征程6系列,处理硬件交付量达到500万,并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公司。


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里,地平线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研发开支高达 53.9亿元,虽然这为地平线带来了技术优势,但也导致了公司的持续亏损。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亏损已达175.23亿元。


且地平线的收入高度依赖少数几个大客户,2024年上半年五大客户贡献了 77.9%的收入,其中最大客户占比高达37.6%。这种收入结构的集中性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为了平衡技术与财务的矛盾,地平线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地平线需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市场拓展的力度,拓展客户群体,提高市场份额,增加公司的收入。同时,地平线还需要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Business Show-03


自地平线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仅仅依靠芯片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公司的长期发展需求。


因此,地平线需要在保持芯片优势的基础上,适度拓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其他领域。


与软件企业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系统不仅仅需要强大的芯片,还需要优秀的软件算法来实现各种功能。地平线可以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能驾驶软件,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例如,地平线可以与地图软件企业合作,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实时更新和导航功能;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更加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此外,地平线还可以考虑拓展智能驾驶的其他领域,如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智能座舱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驾乘体验。


地平线可以利用自己在芯片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智能座舱芯片和软件,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整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车联网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地平线可以与通信企业合作,开发车联网芯片和软件,实现车辆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当然,从长久发展来看,技术创新是关键。在芯片设计方面,地平线可以加强对先进制程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功耗比。同时,地平线还可以加强对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和优化,提高芯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的感知和决策。


很重要的一点是,地平线目前的收入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这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地平线需要积极拓展客户群体,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可以加强与中小车企的合作,推出更适合不同规模车企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总之,地平线在上市后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平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拓展业务领域、优化收入结构,才能在未来的智能驾驶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互动与联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每月会在留言点赞前三名的评论中选出3位,送出神秘礼物。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林晓;


图文校对与视频后期:耿琪琪





原文标题 : 地平线要做“加减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