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城市都在通过专门制度、代币化项目和监管沙盒来吸引数字资产公司入驻。 地方政府认为加密货币有可能提升各自辖区作为全球商业中心的吸引力,但进展并不平衡。
咨询公司TRM Labs的高级政策顾问安吉拉-昂(Angela Ang)说:"香港对交易所的监管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客户资产托管以及代币上市和退市政策。这可能使天平倾向于新加坡"。
香港的审批速度低于预期,监管机构曾表示打算在年底前批准更多交易所。 目前,香港共有七家平台获得许可,其中四家于12月18日获得许可,但有一些限制。 另有七家持有临时许可证。 OKX 和 Bybit 等知名交易所撤回了香港牌照申请。
香港只允许交易流动性最强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以太币,禁止投资者交易规模较小、波动性较大的代币,即另类币。
数字资产高管酝酿在亚洲扩张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禁止加密货币交易。 做市商B2C2 Ltd.的地区首席执行官大卫-罗杰斯(David Rogers)说,香港的特别行政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该公司已在新加坡申请了许可证。
罗杰斯说,新加坡支持数字资产的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区域中心的"安全、长期的选择"。"我们在这里采取的是一种风险调整的方法。"
在批发方面,这两个城市都可以指出在让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尝试使用区块链软件方面取得的进展。
新加坡货币管理局于11月宣布计划通过Project Guardian和Global Layer 1这两项国家支持的计划来支持资产代币化的商业化。 香港监督了使用HSBC Holdings Plc的代币化平台销售60亿港元(7.7亿美元)的数字绿色债券。
香港还在四月份推出了比特币和以太币现货交易基金(spot-Bitcoin and EtherTFs),但这些基金未能像美国的同类产品一样激起购买者的热情。 新加坡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ETF 总共积累了约 5 亿美元,只是美国发行商持有的超过 1 200 亿美元的一小部分。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金融学副教授Ben Charoenwong说:"新加坡的框架鼓励新进入者与成熟机构之间的互动。 香港对成熟金融机构的关注减少了新进入者的机会,限制了创新的范围"。